-
「一個畫家的思考代表了什麼?」這是一個老問題,一個畫家能做什麼?不是技法、不是造型、不是外觀,這些都不是重要的項目,對波洛克、紐曼、蒙德里安而言,所要面對的問題是—我們將要畫什麼?
-
-
過往以來,平面繪畫所賴以形塑的認同及視覺成果,往往以符號的形式存在,藉由人記憶中的經驗所得,加以認知或肯定。
因此,在討論畫面構圖結構的同時,釐清「畫面」範圍之所在,似乎更能證明作品的身分(identity);至於「畫法」所呈現的結果,則是繪畫過程的記錄。
-
藉由透過扭曲的畫框和縮水的畫布,來反應創作者、創作媒材和創作作品,三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及其價值。把繪畫的三種基本材料(顏料、畫框、畫布),在創作之後的結果能自以往的「化學式」組合形式到「有機式」的呈現。使用不同厚度的畫框,利用膠(收縮)的特性來完成一個保持媒材本身基本特性的有機式創作作品,再經過不同的操作和運作方式,發展一個屬於自我的繪畫手法。
-
-
-
早在結構主義晚期,現代主義對於文本獨立和藝術自治的形式主義理論,已明顯在挑戰作者對於創作的當下是否可以「再現」。倘若「再現」是最終的目的,那透過「還原」將可讓時間回流,追溯到更純粹的作品那一面。藉由「複製」的概念呈現「再現」,當這個最終的視覺完成後,原作又留下了什麼?展出作品中的單一複製手法,為了讓複製後的作品視同原作,或等同原作,採取非傳統繪畫媒材的運用,目的是企圖加強視覺並保留繪畫的觀念。
-
以「再現」為目的的作品,劃本體為二:其中的主體便是再現者,而被再現者即是客體。當代藝術表現中,對於觀念的強調使再現的概念有著不同的詮釋,不論是形而下的物象真實表達,或是形而上的想像空間,皆在挑戰作者的不同立場。
-
身為創作者,我有意經由翻模的手法表現,將作品化一為二。透過原作與複製之間的「真/假」辯證,同時也是針對「原創」所做的再次討論。以移位和錯置為手段,原作與複製重新配置之後,形成另一種「畫面」表現的可能,也更突顯「畫面」經過再創作之後的身份。
-
原先,我以工業原料和技術取代手工完成的「真跡」。如今,再以構成繪畫的基本材質,畫框、畫布、顏料為出發。透過顏料,探討繪畫的功能性,圖畫表面(surface)的表達,以及「畫面」去除了「繪畫性」之後,還留下什麼?「畫面」產生前的最初狀況又是什麼?如此,畫布上所留下的符號性和抽象結構成了最明顯的形式,並為作品賦予了內容精神。當下繪畫所關注的焦點已不再只是再現事物的表象,而是解答繪畫如何成為可能。企圖表現的正是把繪畫的主軸從「再現」變成「再現再現的工具」。
-
|以上文字摘自洪藝真創作自述|
2007「複製‧再現」、2009「轉‧繹」、2010「錯‧置」
-展出作品皆為非賣-
-
洪藝真 YI-CHEN HUNG
無題 UNTITLED, 2010
壓克力顏料/畫布+烤漆/玻璃纖維 Acrylic on canvas / spray paint on FRP
30 x 30 x 6 cm/ each, set of 3
-
/點進官網:藝術家專頁/
誠品畫廊於4月2日舉辦已故藝術家洪藝真個展,展品涵蓋英國留學期間(1997年)至2010年的創作近30件,一窺從純粹的幾何抽象繪畫(畫布)、繪畫翻模、逐步發展出繪畫與玻璃纖維(FRP)烤漆並置的演變軌跡。這也是2012年「越度‧歸元—洪藝真作品選1994-2011」展覽之後,誠品畫廊再次策劃洪藝真作品展,懷念這位才華洋溢卻英年早逝的藝術家。
-
展覽:洪藝真 個展
-
展期:2022年4月2日—4月23日
-
地點:誠品畫廊 ∣ 台灣110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(誠品生活松菸店)
-
開放時間:週二~週日11:00-19:00(週一休館)
-
洪藝真
Past viewing_ro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