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-
隨著大清帝國瓦解、西方藝術引入及現代社會轉型,中國歷朝書畫步入歷史。如何在現、當代藝術中保有文化特色?遂成為華人藝術家不斷自我叩問的命題。
本次「觸景筆記」聯展精選七位藝術家:李元佳、謝景蘭、李茂成、黃宏德、卜玆(陳宗琛)、李安成、林延,嘗試從他們的藝術,回視近半世紀以來由現代國畫走向當代水墨的旅途。
-
卜茲 Bu Zi(1959–2013)
-
卜玆 BU ZI, 臥春風 Lying in Spring Breeze, 2012墨/紙 Ink on paper, 212.5 x 225 cm, set of 3
私人收藏 Private collection
-
卜玆《臥春風》
出處:楊萬里(宋),〈寒食雨中,同舍約游天竺,得十六絕句呈陸務觀〉其五
釋文:小溪曲曲亂山中,嫩水濺濺一線通。兩岸桃花總無力,斜紅相倚臥春風。卜玆曾向曹容(1895-1993)習書,未滿30歲即為書法競賽常勝軍。他勇於超越形制,尤其是晚期大字狂草,無論尺幅、行氣、節奏皆打破既有擘窠,筆墨沉著痛快且酣暢淋漓。貌似狂亂的表象下,卜玆的草書字字未離法度,速度好比懷素(725-785)「迅疾駭人」,善用漲墨一如王鐸(1592-1652),連綿怪拙的筆法上追傅山(1607-1684)。卜玆以無比的用功和融會古典的自信,將書法推向前衛,像是一則存在主義宣言,以線條的萬千變化直擊人心。
卜茲 本名陳宗琛,1959年出生於台灣台南市,2013年逝世。
-
林延 LIN Yan(b.1961)
-
紙墨能否跨足三維?林延 1961年出生於中國北京。1984年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後,赴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繪畫材料研究室,並在1989年取得美國賓州布魯斯堡大學視覺藝術碩士。
以材料、空間回應對當代中國文化的反思,一直是林延的核心命題。
-
李元佳 LI Yuan-chia(1929-1994)
-
李元佳 1929年出生於中國廣西,入台後向提倡現代藝術的李仲生(1912-1984)習畫。他早年將黑墨堆疊在經淡染的紙上,構圖雖與瓦西里・康丁斯基(Wassily Kandinsky,1866-1944)相類,但隨機筆觸卻取代了幾何造型,訴諸中國書法的直覺。1959年起李元佳以「點」作為萬物象徵,三年後轉赴義大利。他筆下的「點」時如老翁駐足、時如高速飛白,好似盧齊歐・封塔納(Lucio Fontana,1899-1968)用刀一一刺穿畫布,讓觀者視線遊走於三度空間。
-
李安成 LEE An-cheng(1959-2015)
-
李安成 1959年出生於台灣雲林,在中學時展現水墨天賦,曾向書畫家賈松珍(1926-)學習,1979年高中畢業後至基隆與兄長茂成同住。李安成擅長營造畫面效果,早年他即運用不同工具作畫,藉由將排刷快速掠過紙面,搭配濕筆點染,呈現渴、潤筆交錯的自然紋理。陸續徙居陽明山、新店與紅樹林後,李安成更能掌握水墨交融的節奏。在經渲染的黑白景致中,他以不同層次的濃淡切割畫面,像是攝影作品,令人憶起曾經寓目的過往。
-
黃宏德 HUANG Hung-Teh(1956-2022)
-
黃宏德雖主攻油畫,但在他的創作中經常可見書法筆觸。他於1983年自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美術科畢業,此後三年間連續獲得獎賽肯定,1986年起更廣邀藝術家參與「南臺灣新藝術‧風格展」,重視「觀念、思想、感覺、實驗、冒險之精神。」黃宏德的創作多取材於日常現成物,他任畫筆在磚塊、瓦片、牆面遊走,以飽經思考的線條作畫,低調地回應時興的低限主義及對平面解放的訴求。
黃宏德 1956年生於台灣台南縣,2022年逝世。 -
謝景蘭 Lalan(1921-1995)
-
謝景蘭 1921年出生於中國貴州,曾入上海音樂專科學校。1948年赴法後,先入巴黎國立高等音樂舞蹈學院深造,而後學習現代舞並探索電子音樂。這些學養讓她能用獨特視野詮釋平面,如同她憶述以「姿態抽象、接近書寫」的方式作畫,她經常任單色線條在畫布上纏繞、綿延,再以深淺不一的色面梳理空間。閱讀謝景蘭的作品猶如墜入南宋小景山水中的氤氳幻境,唯有意識得以徜徉。
-
李茂成 LEE Mau-cheng(b.1954)
-
-
-
展覽現場
-
水墨的故事結束了嗎?面對西方藝術的浪潮,它深埋在華人藝術家心中,是根源也是歸宿。
「觸景筆記」—從力挽狂瀾到遍地開花
- 開幕:2023年4月15日 (六)丨3 – 5pm
- 展期:2023年4月15日 – 5月20日
- 策展人:廖珮妏
- 參展藝術家:卜玆、李元佳、李安成、李茂成、林延、黃宏德、謝景蘭
- 地點:誠品畫廊丨台灣110055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B1(誠品生活松菸店)
- 開放時間:週二~週六 11:00-19:00(日、一公休)
觸景筆記—從力挽狂瀾到遍地開花: 卜玆、李元佳、李安成、李茂成、林延、黃宏德、謝景蘭
Past viewing_room